课程内容
课程表
0/34
《正面管教》丨实操课

大家好!这里是旺崽宝库,我是旺崽雪姨。

📗27丨告别“反正我也不行!丨应对孩子自暴自弃策略本期的思维导图放置在文稿的底部,建议下载保存,随时可以翻看。
如有问题也可登陆家长问答区发帖讨论。

今天我们来聊聊一句让很多父母头疼的话,那就是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:“反正我也不行!”

听到这句话,您是不是也觉得特别无奈,甚至有点生气?

别着急,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解读一下孩子这种“自暴自弃”行为背后的原因,再给大家支支招,看看我们能怎么帮孩子走出这个怪圈。

📺️ 我们先来听几个熟悉的场景:

1、孩子搭积木,搭了几下就倒了,小嘴一撇:“哎呀,反正我也不行,太难了!

2、让孩子自己穿衣服,扣子半天扣不上,直接往床上一躺:“算了算了,反正我也不行,还是你帮我吧!

3、布置孩子画一幅画,刚画了几笔,觉得不好看,就把笔一扔:“你看,我画得这么难看,反正我也不行!

听到这些话,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可能是:

“你怎么这么没耐心?”

“你都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?”

但您有没有想过,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快就给自己下了“不行”的判决呢?

我们在前面课程中学到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,就是孩子的行为背后往往藏着他们想要达成的“错误目标”。

当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价值,或者害怕失败的时候,他们可能会采取“退缩”这个错误目标。

他们的潜台词可能是:“我不相信自己能成功,所以干脆放弃,这样就不会更丢脸了。” 或者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是无助的。

孩子的行为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。

孩子之所以会这么快就放弃,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挫败感,觉得自己能力不足

也许是过去的一些经历让他们觉得自己尝试了也不会成功,渐渐地就形成了这种“习得性无助”的想法。 它行为背后往往是某种形式的沮丧

✏️ 第一步:理解孩子的感受,表达同理心。

当孩子说“反正我也不行”的时候,先别急着批评或者否定。

我们可以蹲下来,看着孩子的眼睛,用温和的语气说:“宝贝,搭积木倒了,你是不是有点失望呀?” 或者 “扣子不好扣,是不是有点着急了?

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理解他们的情绪,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。

要偶尔问问自己,如果我们是孩子,会怎么感觉和行动。

✏️ 第二步: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,给予具体的鼓励。

我们要学会用“鼓励”代替“表扬”

表扬往往是笼统的,比如“你真棒!” “你真聪明!” 而鼓励是具体的,是针对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。

✅ 1、比如孩子搭积木倒了,重新搭起来了一点点,我们可以说:“你看,你刚才重新试了一下,这次比刚才高了一点点呢!

✅ 2、孩子努力扣扣子,即使还没扣上,我们也可以说:“你刚才很认真地在研究那个扣子,一下一下地在尝试。

记住,鼓励是只针对那个人在那个时间说的。 这样的鼓励才能真正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进步,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。

✏️ 第三步:把大目标分解成小步骤,让孩子更容易体验成功。

对于一些孩子觉得困难的任务,我们可以把它们分解成很多个小步骤,让孩子更容易完成,体验到成功的喜悦。

✅ 1、比如孩子觉得画画难,我们可以先让他们画一个圆圈,再画两条线,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完成。

✅ 2、对于穿衣服,我们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套头,再让他们尝试穿袖子,最后再练习扣扣子。

每一次小小的成功,都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,让他们觉得“我也可以做到!”。

✏️ 第四步: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当孩子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,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,而不是直接替他们解决。

✅ 1、比如积木倒了,我们可以问:“宝贝,你觉得我们可以怎么做,才能让积木搭得更稳呢?

✅ 2、扣子扣不上,我们可以问:“你看看,这个扣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?我们试试别的办法好不好?

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,让他们知道遇到困难不是只有放弃这一条路,还可以积极想办法去克服。

📍 1、观察记录:

在接下来的一周里,观察孩子在哪些情境下容易说“反正我也不行”,记录下来。

📍 2、尝试同理心:

当孩子再说这句话的时候,试着先表达你的理解:“哦,这件事让你感觉有点难是吗?

📍 3、寻找小进步:

在孩子尝试做事情的过程中,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,也要努力找到他们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小进步,并给予具体的鼓励。

📍 4、一起想办法:

当孩子想要放弃的时候,问问他们:“你觉得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试试吗?要不要我跟你一起想想?

❎ 误区一:忍不住替孩子做。

看到孩子遇到困难,很多家长会忍不住直接上手帮忙,觉得这样更省事。

但是,长期这样做会让孩子更加依赖我们,觉得自己真的“不行”。

建议: 尝试放慢节奏,给孩子更多自己尝试的时间和机会,即使他们做得不够好,也要肯定他们的努力。

❎ 误区二:对孩子失去耐心。

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说“反正我也不行”,家长可能会觉得很烦躁,失去耐心,甚至批评孩子。

建议: 记住,孩子说这句话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真的感到挫败。我们要保持冷静和耐心,用积极的态度去引导他们。

🚫 挑战一:孩子不接受鼓励。

有些孩子可能已经习惯了“反正我也不行”的模式,一开始可能不太接受我们的鼓励,甚至会反驳。

建议: 不要灰心,坚持用具体的方式去鼓励他们,让他们慢慢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信任。就像我们课程一直强调的,要坚持原则,温和而坚定。

🚫 挑战二:很难找到孩子的“小进步”。

有些时候,孩子可能真的做得不太好,我们觉得很难找到可以鼓励的地方。

建议: 尝试从孩子的态度、专注程度等方面去寻找可以肯定的地方,比如 “你刚才做这件事的时候很认真呢!”

最后各位家长要了解。“反正我也不行!” 这句话是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发出的求助信号,也可能是他们“退缩”这个错误目标的表现。

作为家长,我们要理解孩子背后的感受,用具体的鼓励代替空洞的表扬,把大目标分解成小步骤,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记住,耐心、理解和坚定的鼓励是帮助孩子走出“我不行”怪圈的关键。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,孩子们一定能变得越来越自信,越来越勇于尝试!
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📗27丨告别“反正我也不行!丨应对孩子自暴自弃策略感谢你对旺崽宝库 a4ss.com的支持!

让我们一起成为科学、理智、快乐的家长,我们下期见!

📗27丨告别“反正我也不行!丨应对孩子自暴自弃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