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内容
课程表
0/34
《正面管教》丨实操课

01丨重新认识孩子与“不良行为”丨常见误区与挑战及解决方案

大家好,这里是旺崽宝库,我是旺崽雪姨。

各位家长朋友,您是否常常因为孩子的一些“不良行为”而感到头疼、焦虑甚至生气?

比如,在您急着出门的时候,孩子却慢悠悠地玩耍;

在您希望他安静的时候,他却吵闹不止;

在您带他去超市采购时,他可能会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,不愿配合您的节奏。

今天,我们想和您一起重新审视孩子眼中的世界,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,并学习一些更有效、更积极的育儿方法

您可能经常为了按时完成某件事而奔波,比如为了能让孩子晚八点准时睡觉而急切读完绘本故事。

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,事情的结果往往并不重要,过程本身——那些气味、颜色、感受和体验——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

当您急着想快速完成购物时,孩子却可能被花店的芬芳、水果蔬菜的色彩或包装封面的图案所吸引,想要停下来仔细看看。

这并不是孩子故意和您作对,而是他们的发展阶段使然。

💯 实践步骤:

  • 放慢脚步,用心感受: 下次带孩子出门时,不妨稍微放慢脚步,留意一下孩子感兴趣的事物。也许只是路边的一朵小花,或是小店橱窗里的一个玩具。
  • 耐心解释,提前告知: 当您确实需要加快节奏时,请耐心向孩子解释原因,比如“我们今天要赶时间去看哥哥踢球,所以这次要快点买完东西回家”。
  • 赋予孩子参与感: 即使在匆忙的购物中,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,比如让他帮忙寻找需要的商品、拿着清单或者一起推购物车。这能帮助他们理解您的目标,更容易配合。

很多时候,我们眼中的“不良行为”,可能只是孩子表达自己需求、探索世界或发展能力的独特方式

  • 寻求关注?也许是渴望连接!
    孩子的一些看似调皮捣蛋的行为,有时可能只是在寻求您的关注和连接。
    与其批评责骂,不如尝试先放下手头的事情,抱抱孩子,和他们聊聊天。
  • 故意捣乱?也许是充满好奇!
    书中提到的小男孩喜欢在身上画点连线。他的妈妈并没有生气,而是拿来水彩笔和他一起完成了“创作”。
    这位妈妈的智慧在于,她理解了孩子充满创意的天性,并用幽默和爱来回应。
  • 不听指令?也许是关注点不同!
    就像在超市的例子中提到的,孩子的注意力往往在过程而非结果上。当我们有明确目标时,要清晰地告知孩子我们的期望和接下来的步骤,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配合。

🎬️ 应用场景:

  • 当孩子在您忙碌时不停打扰您时,先深呼吸,告诉自己孩子可能只是需要您的关注。
    尝试暂停手头的工作,花几分钟陪伴孩子,比如一起玩个小游戏或者听他们讲讲话。
  • 当孩子弄得一团糟时,先不要急着批评,观察孩子是否在进行某种探索或创造
    如果情况允许,可以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

与一味地批评和指责相比,真诚的鼓励更能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力量

  • 💯具体的鼓励,而非空泛的表扬: 笼统地说“你真棒”可能效果有限。
    具体的鼓励能让孩子感受到您真正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进步。
    比如,当孩子搭了一个很高的积木塔时,您可以说:“哇,你搭的积木塔真高!看看你为了把最上面的积木放上去,要伸多高的手啊,都比你还高了!”。
    这样的鼓励是针对特定的人、特定的情境,孩子会感受到您独特的关注。

 如何应用在日常育儿:

  • 观察细节,及时肯定: 多观察孩子的行为细节和努力过程,及时给予具体的肯定和鼓励。
  • 关注进步,不求完美: 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完美,也要看到他们的进步,并给予鼓励。可以说:“这次你比上次多坚持了一会儿,真棒!”
  • 用“我看到了……”句式: 尝试用“我看到了你……”的句式来表达您的鼓励,比如“我看到了你很认真地在画画”、“我看到了你很努力地想把玩具收拾好”。

四、家庭会议/班会:赋予孩子责任感和影响力

对于稍大一些的学龄前儿童,可以尝试引入家庭会议或班会的形式,让孩子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中来。

  • 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,可以引导他们在家庭会议上提出问题,共同商议解决办法。
  •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,也可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

✅ 具体步骤(适用于有一定表达能力的幼儿):

  1. 设定固定的家庭会议时间: 比如每周一次。
  2. 创建会议议程: 可以准备一个小白板或纸张,让家庭成员将想要讨论的问题写下来或画出来。
  3. 轮流发言,倾听彼此: 鼓励每个家庭成员表达自己的观点,并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。
  4. 共同寻找解决方案: 引导孩子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  5. 记录并执行: 将最终达成的解决方案记录下来,并在日常生活中执行。

五、常见误区与挑战及解决方案

在实践这些理念的过程中,家长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误区或挑战:

  • 误区一:认为“鼓励”就是“溺爱”。
    鼓励是基于孩子真实的努力和进步的肯定,而溺爱则是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。

    鼓励旨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,而溺爱则可能导致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,难以适应社会。
  • ❌误区二:期望短期内看到明显效果。
    改变育儿方式需要时间和耐心。孩子的行为习惯的改变也需要一个过程。
    请给孩子和自己一些时间,坚持下去,您会看到积极的变化。
  • ⛔️挑战一:孩子不配合或反抗。
    当孩子习惯了被批评指责时,可能会对新的育儿方式感到不适应。
    坚持用积极的方式回应孩子,温和而坚定地执行您认为正确的决定。
  • ⛔️挑战二:难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。
    即使每天只花几分钟,专注于和孩子进行积极的互动和沟通,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    可以利用睡前、饭后等零碎时间。

六、从今天开始的小任务:

  1. 留意孩子在做什么,而不是只关注他们“不该做”什么。
  2. 当孩子做出您希望看到的行为时,及时给予一句具体的鼓励。
  3. 下次孩子出现“不良行为”时,先深呼吸,问问自己“孩子可能想告诉我什么?”

 📕01丨重新认识孩子与“不良行为”丨常见误区与挑战及解决方案最后旺崽夫妇想说:

重新认识孩子与“不良行为”是一个转变观念、学习成长的过程。

当我们能够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,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,并用积极鼓励的方式引导他们时,就能建立起更和谐、更亲密的亲子关系,培养出有责任感、有尊重心、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

让我们一起学习,一起进步,成为一个科学、理智、快乐的家长